在“保卫中国同盟”(简称“保盟”)的历史长卷中,美国友人耿丽淑的身影虽不似白求恩、斯诺那般广为人知,却以其细致坚韧的工作,成为宋庆龄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。从保盟秘书到新四军的“物资调度员”,再到秘密信使,她用行动践行着国际主义信念,在烽火中搭建起支援中国抗战的隐形桥梁。
大学时代的耿丽淑
1926年9月,耿丽淑由美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委派到中国工作。耿丽淑追求民主,关注社会,关注民生,到中国不久便涉足中国革命事业。1929年5月28日,宋庆龄从德国取道苏联回国,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国葬,从北平的西山迎灵柩到南京中山陵。耿丽淑专程从济南赶到南京,目睹了这位中国杰出女性的风采。1934年,耿丽淑任上?;浇膛嗄昊嵫恐魅胃墒?,这年秋天,耿丽淑参加了路易·艾黎组织的政治学习小组。1937年“八一三事变”后,耿丽淑与金仲华、邓裕志等创办了难民收容所、伤兵救护站,组织教会大学学生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,开展义卖活动。
中学时代的耿丽淑
1927年,耿丽淑在北京期间留影
1928年,耿丽淑(左)考察山东农村时留影
1930年,耿丽淑(前排左三)与青年会同仁在上?;鸪嫡竞嫌?/font>
1933年,耿丽淑(中)参加女青年会上海总会举行的基督教女大学生联合会时合影
1938年6月14日,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保盟,随后派吴大琨赴上海与耿丽淑联系。1938年冬天,吴大琨带着宋庆龄的亲笔信从香港秘密赴沪找到耿丽淑。吴大琨介绍了保卫中国同盟的性质,然后转达了宋庆龄的设想——在上海建立保盟分会,接应国外救援物资,并将物资转运新四军皖南军部,请耿丽淑参加筹备。
青年时代的耿丽淑
几天后,由吴大琨、耿丽淑、沈体兰、吴耀宗、张似旭五人组成的保盟上海分会核心,在耿丽淑的住所举行了首次会议,宣布分会的成立。耿丽淑被选为上海分会秘书,负责接应国外的捐助,以及与其他革命组织的联络。同年12月,新四军代表、军医处长沈其震和材料科长吴之理到上海向耿丽淑紧急求援。保盟上海分会募捐到现金10万多元,为新四军购买了5万套军装所需的布匹和一批药品,在上海党组织安排下,由顾执中、王纪华率领第一批上海各界民众慰劳团,通过日军封锁线和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的防地,送达新四军军部。
首批上海各界民众慰问团向新四军敬献锦旗
1939年初,新四军在皖南遭遇日军“围剿”,药品和冬衣严重短缺。陈毅通过地下渠道致信宋庆龄,请求紧急援助。宋庆龄召集保盟核心成员商议,决定由耿丽淑负责协调物资募集与运输。耿丽淑连夜整理出新四军急需的清单:奎宁300瓶、磺胺粉50公斤、棉衣2000件、绷带1000卷。她以保盟名义致函美国女青年会总部,呼吁“为中国妇女和儿童捐赠冬衣”,又联系香港的西医公会,募集到一批过期但仍可使用的药品。
1939年3月,第一批援助物资从香港启运,由耿丽淑亲自押送至广州,再通过中共地下交通线转运至皖南。为避开国民党检查站的盘查,她将药品伪装成“教会医疗用品”,棉衣则缝入“救济难童”的包裹中。抵达广州后,她在沙面租界的秘密联络点与新四军代表接头,交接时说:“宋庆龄先生让我转告,这只是开始,保盟会一直站在你们身后?!贝舜卧耸涞拿抟?,在当年冬天成为新四军皖南部队抵御严寒的关键物资,陈毅后来在给宋庆龄的感谢信中特别提到:“棉衣暖身,情谊暖心,感谢耿丽淑女士的辛劳。”
后来上海分会的其他四位核心成员被捕、牺牲或因故离开,只剩下耿丽淑一人。耿丽淑的工作任务更艰巨,但她毫不惧怕海关码头有日本特务,经常秘密地给香港的宋庆龄传递秘密信件。每当香港来上海的美国“总统号”轮船到达时,她机灵地扮作接客者混入人群登轮投递,并及时取得邮船带来的宋庆龄最新指示。虽然她因外国人的身份得以幸免于难,但也被迫于1940年秋回国。
回美国之前,耿丽淑终于在香港西摩道21号保盟总部与宋庆龄会面,这是她们第一次相见。由于已有的工作联系,她们一见如故,谈了许多。从言谈中,她们有了更多的了解,彼此增进了友情。回到美国后,耿丽淑依旧经常保持与保盟的联系。她通过讲演活动,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情况,为中国人民募捐。还担任美国社会服务工作者工会主席。
1946年7月,耿丽淑(前排右二)参加女青年会欢迎印度干事时合影
1947年夏,耿丽淑(前排左一)与女青年会新干事合影
1945年11月,耿丽淑同爱泼斯坦、陆懋德、斯诺、史沫特莱等人一起,参加了美国进步民间组织“民主远东政策委员会”,反对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、干涉中国内政。
1946年7月,耿丽淑如愿来到上海,继续在女青年会工作。这时,保盟已于1945年11月迁至上海并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,宋庆龄马上邀请她加入,担任执行委员。1947年初,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谭宁邦请假回国,耿丽淑被推上了代理总干事的职位,处理福利基金会的日常工作。1947年12月,耿丽淑被纽约女青年会召回美国。
1952年,耿丽淑(右一)与宋庆龄(左二)、沈粹缜(左三)、江兆菊(左一)在宋庆龄上海寓所合影
50年代初期的美国,“麦卡锡主义”盛行,耿丽淑也是受害者之一。她因为大谈中国革命,而被视为共产主义者。1951年9月,耿丽淑被纽约女青年会全国委员会解雇,她决定立即投向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新中国。在宋庆龄的充分安排下,耿丽淑取道欧洲抵达香港,最终回到上海。从此,耿丽淑一直居住在中国,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会的事业中。
耿丽淑(左)在宋庆龄上海寓所花园同宋庆龄(右)合影
耿丽淑在保盟工作期间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无数个深夜的账目核对、秘密的信件传递、琐碎的物资协调中,诠释了“平凡中的伟大”。她与宋庆龄跨越国界的合作,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中人性光辉的见证,更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珍贵注脚。
部分内容和照片来自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、中国福利会、
上海宋庆龄研究会、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
机构动态 | 更多>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