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人阁论坛官网入口,绥化楼凤一品阁,唐人阁论坛官网入口,万花楼qm论坛最新全国茶楼app

首页>未来讲堂·和谐之声·唱响未来
未来讲堂 | 和谐之声·唱响未来 —“巧”识乐谱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0:59

《“巧”识乐谱》

  也许大家看到音乐乐谱中那些密密麻麻的“小蝌蚪”和五根线看起来像天书,深奥又枯燥。

  但请你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:一位伟大的作曲家,比如贝多芬或莫扎特,心中涌动着一段无比美妙的音乐。他渴望将它保存下来,传递给未来的演奏家。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,他唯一能用的方法是什么?

  是的,就是乐谱。

  音乐如同语言,需要用特定方式记录——这就是记谱法,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来认识几种记谱法。

(点击观看视频)

本期主讲嘉宾

张笑

 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声乐钢琴艺术指导(美声方向)教研室主任,声乐艺术指导教研室党支部书记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
了解简谱与五线谱

乐谱记谱法 简谱

  简谱是用“数字”(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)来表示音阶中的音高的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分别代表音符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。这两种记谱法中都包含基本的音乐符号,音符的“符号家族”里有不同时值的音符,如:全音符、四分音符、八分音符、十六分音符等、小节线(用于划分节奏段落)、休止符、调号等元素,以构建完整的音乐表达结构。

乐谱记谱法 五线谱

  五线谱是通过音符在五条线和四个间中的位置来记录音高。五线谱的线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线到第五线,第一间到第四间。我们可以在这些线和间上标注表示音高的音符,也可以通过在谱表上或下方添加加线,来扩展音高的范围。

简谱转换五线谱的方法

核心准备 确定调性

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!简谱是首调唱名法(即1的音高随调改变),而五线谱是固定音高记谱法(每个位置有固定的音名)。因此,你必须先明确:这首简谱是什么调?(例如:C调、G调、F调等)。

  简谱左上角通?;嵊小?=C”、“1=G”这样的标记,这就是调性指示。“1=C”表示这首是C调,“1=G”表示是G调。

  C调是最简单的,因为C调的1对应中央C,不需要升降号。如果是其他调,你就需要在五线谱上画上相应的调号(高音谱号后面的升降号)。

开始转换 分步法转换

  01 画出谱面框架

  1.谱号:首先,根据乐曲音域选择谱号。绝大多数旋律乐器(如钢琴右手、小提琴、长笛)使用高音谱号。如果是低音乐器(如大提琴、大管)或低音声部,则使用低音谱号。这里我们以高音谱号为例。

  2.调号:根据简谱的调,在谱号后面加上相应的升降号。

  ·1=C(C调):无升降号。

  ·1=G(G调):一个升号(#F)。

  ·1=F(F调):一个降号(bB)。

  ·(其它调性可以查询“调号对照表”)

  3.拍号:将简谱中的拍号(如4/4、2/4、3/4)直接写在调号后面。

  02 转换音高(“小蝌蚪”放在哪条线/间上)

  这是核心步骤。你需要一个“锚点”来确定1的位置。以最常用的C调(1=C)和高音谱表为例:中央C(1):位于高音谱表下加一线上。

  由此可以推导出:

  2:在第一间(中央C上面的那个间)

  3:在第一线上

  4:在第二间上

  5:在第二线上

  6:在第三间上

  7:在第三线上

  i(高音1):在第三间上(与6位置相同,但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音高)

  低音点:简谱音符下面有一个点,表示低一个八度,在五线谱上就写在对应的更低的位置上(例如,低音5就在第二线下)。

  高音点:简谱音符上面有一个点,表示高一个八度,在五线谱上就写在对应的更高位置上(例如,高音i就在第三间上)。

  但如果是其它调(如G调、F调),1的位置会变!例如,在G调(1=G)中,1不再是中央C,而是第二线上的G音。你需要先找到那个调的主音(1)在五线谱上的位置,再以此为基础推导其它音。

  03 转换节奏(“小蝌蚪”长什么样))

  简谱的节奏是通过增时线、减时线来表示的,五线谱则通过音符的形状来表示。

  简谱表示五线谱音符名称时值(以4/4拍为例)

  

  休止符:简谱中的0对应五线谱中的休止符,同样有全休止符、二分休止符、四分休止符等,需要根据休止的时值长短来对应转换。

  课后游戏

·谱例·《送别》

  将歌曲《送别》后面的小节简谱都改写为五线谱,大家尝试着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。

  完成后可以将乐谱唱下来。

 

 

  “未来讲堂”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为培养“五育”并举的时代新人而搭建的校外教育实践平台。自2018年创办以来,邀请各行各业拥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杰出人士,围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给孩子们授课,成为广受欢迎的校外教育活动。

“未来讲堂——和谐之声·唱响未来”主创人员名单 

总策划 

陈爱民、郭新保、陈园

总统筹 

刘颖、毛蓉蓉、梁雪梅、任海峰

苏洪涛、赵军、马莉莉、胥斌、林云

策 划 

钱宇、吴东、王洋、马鹏、蔡颖、张鑫

张琦、彭洋、常烨、杨隽

统 筹 

雷杨、宋扬、张宝玉

监 制 

吴迪、张笑乾、刘茉桐、邹玮、包婧宇

融媒体 

刘雪凡、朱伟雄、高磊、高海英、权敬

王佳丽、常炯辉

撰 稿 

张璐

文字编辑 

许宁宁

音视频制作 

北京艺岚加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
主 办 

中国宋庆龄基金会

新华网

承 办 

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

公益支持 

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明园慈善基金